• Global leading brand of polyurethane composite materials
  • Good materials for the benefit of society
  • Expert in ecological functional materials
ANL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Check category

打造创新链 抢占制高点(来源:安徽日报)

打造创新链 抢占制高点(来源:安徽日报)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启动建设,“魂芯二号A”芯片研制成功,安徽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两会上,我省科技创新的亮点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在新的一年,如何持续加强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全生命周期创新链建设?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强源头,自主创新不惧“卡脖子”

  中国科大全球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等离子体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在原始创新领域亮点频现,让代表、委员们深感振奋。

  “从科技革命到工业革命,依靠的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原始创新是源头。 ”省人大代表王英俭说,基础研究包括基础科学问题和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基础研究既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在世界科技前沿探索,又要注重具体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比如我国在新型材料、精密制造领域还相对落后,今后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攻关力度。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表示,科技创新首先要立足自主创新,不掌握核心技术,迟早会被别人“卡脖子”。

  “高校是原始创新主力军、产业创新生力军,要加大与企业互动交流。”省政协委员郑磊认为,与以往利用现有知识为企业答疑解惑不同,在创新链建设中,高校要转变角色,变“知识搬运工”为“研发带头人”,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一些“卡脖子”领域重点突破难关。 “创新链中间部分要拉紧,以便为上下游链条提供张力。 ”郑磊形象地比喻。

  抢占发展制高点,须锻造创新链的“源头”。 “建议进一步打破制约学术研究的体制机制壁垒,用更灵活、更实际的办法完善对科研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 ”省政协委员俞书宏说。

  壮产业,打通成果转化“肠梗阻”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要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为成果转化创造条件。 ”省人大代表、合工大智能院院长刘志峰表示,作为全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合工大智能院依托合工大搭建了成果转化“桥梁”,将成果、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种创新要素有效汇聚起来,发挥创新合力,目前已成功孵化高科技企业60余家。

  “成果转化要结合关键要素和重要环节,构建项目成果评价体系、注重引入市场资本、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 ”省政协委员杨建军认为,应当强化对产业创新项目的评价论证,优先推进与市场匹配度、关联度较高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项目研发、熟化和转移转化。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的问题,可以在实验室阶段就引入市场资本,推进技术熟化和二次开发。

  “专利的应用转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上市民营企业安利股份董事长姚和平,是一名连任三届的“老代表”。他认为,做强企业、壮大产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安利股份去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3.6%,中国专利优秀奖专利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约3.2亿元。目前,公司拥有授权专利350余项,是全国同行业拥有专利最多、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

  “产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来要苦练内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省政协委员杨潘表示,目前市场对科技创新应用的包容性较高,政府也为产学研积极牵线搭桥,加强全生命周期创新链建设。今后,应通过标准引领和制度规范,促进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升。

  聚人才,构筑科技创新“强磁场”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尊才爱才、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

  “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优势。 ”省人大代表王英俭说,在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的支撑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在原始创新领域取得诸多世界一流成果,这得益于以哈佛八博后等为代表的一流人才汇聚。 “创新平台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今后要建设更多一流创新平台,以此来吸引和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供了新机遇。 ”省政协委员卢剑伟指出,我省可以通过聘任、邀请讲学等多种形式,吸引全球科技专家为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出谋划策,并以更优惠的条件、更大的诚意吸引海内外人才,为我省创新链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基础。

  省政协委员陈雯认为,应解决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难点。 “建立健全‘松绑+激励’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到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另外,不仅在获得成果的时候激励人才,还要引入成果应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骨干和创新人才的动力。 ”陈雯告诉记者。

  “科技创新既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高技能人才。 ”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认为,要注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对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格外关注,各项鼓励政策也应向一线人才倾斜。 “释放创新人才活力,还要有良好的创新氛围,社会各界对于创新应有一种容错机制,对待人才要宽容、爱护、鼓励。 ”省人大代表张羽表示。

返回列表
  
安利 皖公网安备34012302000449号 © 2021 Anhui Anli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Disclaimer 皖ICP备05001034号-1 Powered by:www.300.cn